汉字 | 涔 |
释义 | 涔14160![]() 音 《唐韻》:鉏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𡘋音岑。 《說文》:漬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 《楚辭・招魂》:望涔陽兮極浦。 義 又,水名。 《水經注》:涔水,出漢中南縣東南旱山,卽黃水也。 義 又,潦水亦曰涔。 《淮南子・俶眞訓》:牛蹄之涔。 義 又,《爾雅・釋器》:槮謂之涔。 【註】積柴養魚曰槮。 義 又,《韓詩章句》:涔,漁池也。 馬融〈長笛賦〉:渟涔障潰。 義 又,涔涔,雨多貌。 義 又,淚下貌。 江淹〈雜體〉詩:涔淚猶在目。 音 又,《集韻》:徐心切,音尋──義同。 音 又,慈鹽切,音潛。 《博雅》:瀀涔,栫也。或作槮。 義 又,水名。 《山海經》:大時之山,涔水出焉。 義 又,與潛同。 《書・禹貢》:沱潛既道。 音 又,《集韻》:仕濫切──窪也。 音 又,仕懺切,音鑱──水涯。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