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甀 |
释义 | 甀17474![]() 音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 《正韻》:直類切,𡘋音縋──小口罌也。 《淮南子・氾論訓》:抱甀而汲。 【註】今兗州曰小武爲甀,幽州曰瓦。 《方言》: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甖,其通語也。 《博雅》:甀,甁也。 音 又,地名。 《史記・黥布傳》: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甀。 【註】《正義》曰:甀,音遂瑞反──蘄,沛郡蘄城。 音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義同。 《列子・湯問篇》: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壷領,狀若甔甀。 【釋文】甀,音垂。 音 又,《廣韻》:直垂切; 《集韻》:重垂切,𡘋音錘。 又,《集韻》《韻會》:傳追切; 《正韻》:直追切,𡘋音椎──義𡘋同。 卷別:考證・午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444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8 頁,第 43 字 【考證】① 《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