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隸 |
释义 | 隸34825![]() 音 《唐韻》《集韻》𡘋郎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義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義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𤰞,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既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義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洒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義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義 又,《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義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 【按】隸書,諸說不一,或云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 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 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 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 《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郎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𥓓刻用之;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 《正字通》云:東魏大覺寺𥓓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証。 音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音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僕也。 義 《說文》本作𨾀。 《廣韻》:俗作𥛬。 《韻會》《正韻》作𨽾,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