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狍 |
释义 | 狍16483![]() 音 《廣韻》:薄交切; 《集韻》:蒲交切,𡘋音庖。 《玉篇》:獸也。 《山海經》:鉤吾之山有獸焉,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郭註】曰:爲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狍,音咆。 《東觀餘論》:以飾器之掖腹,象其本形,示爲食戒。 卷別:考證・巳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419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7 頁,第 29 字 【考證】① 《山海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名曰狍鴞。是食人。 【註】郭曰,爲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謹照原書,「註郭」改「郭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