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蝘 |
释义 | 蝘27622![]() 音 《唐韻》《集韻》𡘋於殄切,音偃。 《詩・大雅》:如蜩如螗。 【傳】螗,蝘也。 【疏】蟬屬也。 《草木疏》云:一名蛁蟟,靑徐謂之螇螰,楚人謂之蟪蛄,秦燕謂之蛥蚗,或名之蜓蚞。郭云: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互詳蜩、蟬二字註。 義 又,蝘蜓。 《爾雅・釋魚》:蜥蜴,蝘蜓。 揚雄〈解嘲〉:執蝘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 【註】《說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 《古今注》:蝘蜓一名龍子,一曰守宮,一曰蛇醫,大者長三尺,其色黑紺者善螫人,一名黑螈,一名綠螈也。 《廣韻》:《博物志》:蝘蜓卽守宮,以器養之,食以朱砂,體盡赤,重七斤,擣萬杵,以點女人體,終身不滅;淫則㸃滅,故號守宮。漢武試之,驗。互見蜥字註。 音 又,《集韻》:隱幰切,音匽──義同。 義 或作𧓱。 卷別:考證・申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633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8 頁,第 37 字 【考證】① 《爾雅・釋蟲》蜥蜴,蝘蜓。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