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惰 |
释义 | 惰08381 古文: 𢢠 𢞑 部首:心 筆畫:9 總筆畫:13注音:ㄉㄨㄛˋ,ㄊㄨㄛˇ,ㄊㄨㄛˊ拼音:duò, tuǒ, tuó卷別:卯集・上卷武英殿刻本:第 937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392 頁,第 21 字標點整理本:第 336 頁,第 31 字 音 《唐韻》:徒果切; 《集韻》《韻會》:杜果切,𡘋音垜。 《說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聲。或作惰。 《玉篇》:怠也、易也。 《禮・曲禮》:臨祭不惰。 【註】爲無神也。 《左傳・成十三年》:今成子惰。 【註】惰則失中和之氣。 音 又,《正韻》:吐火切,音妥──義同。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臥切; 《正韻》:杜臥切,𡘋音䝐──懈也、怠也。 《增韻》:不恭也。 《書・益稷》:股肱惰哉。 【註】懈怠緩,慢也。 《左傳・僖十一年》:受玉惰。 【正義】執玉𤰞,替其質也。 《禮・玉藻》:惰游之士。 【註】惰游,罷民也。𡘋去聲。 義 又,通作媠。 《前漢・谷永傳》:車馬媠游之具。 〈兩龔傳〉:媠嫚無狀。 義 亦作憜。 韋元成《詩戒》:供事靡憜。 義 亦作墯。 《後漢・單超傳》:徐臥虎唐兩墯。 【註】持兩端也。 音 又,《集韻》:徒禾切,音駝。 《禮・曲禮》:言不惰。 【註】惰,訛不正之言。一讀徒禾反,一讀徒臥反。 【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則入透母矣。 《正韻》惰字上聲切透母,而去聲又切定母,不如《廣韻》《集韻》《韻會》上去兩聲之協於一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