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漢 |
释义 | 漢14716 古文: 㵄 𣶔![]() 音 《唐韻》:呼旰切; 《集韻》:虛旰切; 《韻會》《正韻》:虛汗切,𡘋音熯──水名。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義 又,天河也。 《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 《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 楊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 《詩・大雅》:倬彼雲漢。 義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 《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義 又,漢口,地名。 《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義 又,州名,屬成都府。 《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義 又,半漢,形容之辭。 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義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義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 見孫穆《雞林類事》。 音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音 又,《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80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5 頁,第 45 字 【考證】① 《史記・天官書》漢者,六金之散氣。謹照原文,「六」改「亦」。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