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醮 |
释义 | 醮33260![]() 音 《唐韻》《集韻》𡘋子肖切,音釂。 《博雅》:醮,祭也。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 義 又,《說文》:冠娶禮祭。 《禮・冠義》:醮於客位。 【疏】酌而無酬酢曰醮。 又,〈昏義〉: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 【註】父醮酌子,命往迎婦,以男當倡導其女也。 義 又,盡也。 《爾雅・釋水》:水醮日厬。 【疏】醮,盡也。 《荀子・禮論篇》:利爵之不醮也。 【註】謂祭祀吿利成,其爵不卒奠於筵前也。 又,《正字通》:凡僧道設壇祈禱曰醮。 張端義《貴耳集》:徽考寶籙宮設醮,一日親臨之,道士伏章,久乃起。上問故,對曰:適至上帝所,値奎宿奏事,畢,章始達。上問,奎宿何神。曰:本朝蘇軾。是後謗議者言皆不入。雖道流之說,出于戃怳,然不爲無補也。 音 又,《五音集韻》:昨焦切,音樵──與憔同。 《莊子・盜跖篇》:滿心戚醮。 【註】醮,卒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