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闒 |
释义 | 闒34407![]() 音 《唐韻》:徒盍切; 《集韻》:敵盍切; 《韻會》:敵合切,𡘋音蹋。 《說文》:樓上戸也。从門,𦐇意兼聲。 《廣韻》:門樓上屋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 【釋文】闒,吐獵反。 義 又,《廣韻》:一曰閭閈里也。 《博雅》:闒,里也。 義 又,海外國名。 《山海經》:闒非,人面而獸身,靑色。 音 又,《集韻》《韻會》𡘋䚽盍切,音榻──闒茸,意下也。 《前漢・司馬遷傳》:在闒茸之中。 【註】闒,下也。闒茸,猥賤也。 又,〈賈誼傳〉:闒茸尊顯兮。 《楚辭・九歎》:雜班駮與闒茸。 【註】闒茸,駑頓也。 音 又,《集韻》:力盍切,音𦡳──義同。 音 又,䚽合切,音錔──鏜鞳,鐘鼓聲。本作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