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豨 |
释义 | 豨30391![]() 音 《唐韻》:虛豈切; 《集韻》《韻會》:許豈切,𡘋希上聲。 《玉篇》:豕也。 《莊子・知北遊》:監市履豨。 【註】豨,大豕也。 義 又,《廣韻》:楚人呼豬也。 揚子《太玄經》:豨毅其牙。 【註】豨,人呼豬也。 義 又,《說文》:豕走豨豨。 《正韻》:豕走聲也。 《前漢・食貨志》:王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師古曰:東方名豕曰狶。一曰豨,豕走也。 義 又,封豨,神獸。 《說文》:古有封豨修蛇之害。 《楚辭・天問》:封豨是射。 【註】神獸也。 義 又,封豨,星名。詳前豕字註。 義 又,𨻰豨,人名。見《史記・列傳》。 音 又,《廣韻》:香衣切; 《集韻》《韻會》:香依切,𡘋音希──豬也。 《方言》:南楚謂之豨。 義 又,藥名。 韓愈〈進學解〉: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互詳豕字註。 義 又,《本草綱目》:豨薟,一名豬膏母。李時珍曰:楚人呼豬爲豨,呼草之氣味辛毒爲薟;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螫,故名。 義 《廣韻》亦作狶。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