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箄 |
释义 | 箄21289![]() 音 《唐韻》《廣韻》:幷弭切; 《集韻》《韻會》:邊迷切,𡘋音篦──小籠也。 《類篇》:捕魚器。 《方言》:𥴧小者,南楚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 【註】今江東呼籠爲箄。 《廣雅》:箄,𥴧也。 又名簍,又名籅,又名䈱。 音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大桴也。 《後漢・岑彭傳》: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汎,將數萬人,乗枋箄下江關,擊破馮駿及田鴻等。 【註】枋箄,以竹木爲之,浮于水上。郭景純曰:水中箄筏也。 音 又,《集韻》:必至切,音𢌿──薄也。 音 又,上聲。 《集韻》《韻會》𡘋補弭切,音辟──簁箅也。 音 又,入聲。 《集韻》:蒲歷切,音辟──亦薄也。 卷別:考證・未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499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1 頁,第 26 字 【考證】① 《揚子・方言》𥴧小者,南宋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謹照原文,「南宋」改「南楚」。② 《前漢・岑彭傳》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③ 郭景純曰,水中箄篾也謹照原文,「篾」改「筏」。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