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愨 |
释义 | 愨08495![]() 音 《唐韻》:苦角切; 《集韻》《韻會》:克角切; 《正韻》:乞約切,𡘋音鷇。 《說文》:謹也。从心,㱿聲。 《廣韻》:善也、愿也、誠也。 《荀子・不苟篇》:有愨士者。 義 又,《諡法》:行見中外曰愨。 義 又,或作慤。 《禮・禮器》: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慤。 又,〈檀弓〉:孔子曰:殷已慤。 【疏】質慤也。 義 又,通作𣪎。 《禮・檀弓》:殷已慤。 【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𣪎。 音 又,叶枯沃切,音酷。 張衡〈東京賦〉:所貴惟賢,所寶惟穀;民去末而反本,咸懷忠而抱愨。 義 《集韻》:又作𢢢。大抵愨、慤、 ![]() 卷別:考證・卯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229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8 頁,第 4 字 【考證】① 又通作殻。 《周禮・秋官・大司𡨥註》愿殻愼也。亦作慤。謹按,周禮註慤不作殻,惟檀弓釋文慤字有作殻者。謹將通作殻之殻改𣪎。周禮以下十五字改檀弓殷已慤。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𣪎。② 《張衡・東京賦》民去末而反本,感懷忠而抱愨。謹照原文,「感懷」改「咸懷」。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