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愠 |
释义 | 愠08479![]() 音 《唐韻》《正韻》:於問切; 《集韻》《韻會》:紆問切,𡘋音蕰。 《說文》:怒也。本作慍。 《廣韻》:恚也。 《倉頡篇》:恨也。 《詩・邶風》:愠于羣小。 音 又,《集韻》:委隕切; 《韻會》:委粉切,𡘋音惲──心所蕰積也。 義 又,或作蘊。 《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音 又,《集韻》:鄔本切; 《韻會》:烏本切,𡘋音穩──愠愉,煩憒也。 音 亦作菀。 《詩・小雅》:我心菀結。 【註】徐音於阮反。 音 又,《集韻》:紆勿切,音鬱──心所鬱積也。或作惌,省作宛。 《史記・倉公傳》:宛篤不發。 音 又,叶於云切,音煴。 虞舜〈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義 昷心爲愠,含怒意。或解含悶,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