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息 |
释义 | 息08153 古文: 𧪩![]() 音 《唐韻》:相卽切; 《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𡘋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義 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 【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 【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義 一曰止也。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義 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 【傳】息,猶處也。 義 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𠛬者不可息。 【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義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義 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 【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義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音 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 【註】息,勞也。 【釋文】勞,力報反。 義 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 【註】休息之也。 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 【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義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義 又,國名。 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 【註】息國,汝南新息縣。 【釋文】一本作鄎。 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義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義 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又,息夫,複姓。 音 又,叶私列切,音屑。 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義 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卷別:考證・卯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22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7 頁,第 37 字 【考證】① 《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