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借 |
释义 | 借00622![]() 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 《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 【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 《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義 又,艸履曰不借。 《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義 又,設辭。 《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義 又,與藉耤通。 音 又,與「假」通。 《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 【註】下音假。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資昔切,音積──義同。 義 本作𠎥,隸省作借,別作徣。 卷別:考證・子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4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38 頁,第 39 字 【考證】① 《釋名》艸履曰不借。 【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