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擣 |
释义 | 擣10163![]() 音 《唐韻》《正韻》:都晧切; 《集韻》《韻會》:覩老切,𡘋音倒。 《說文》本作𢶈。手椎也。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 義 一曰築也、敲也、舂也。 《詩・小雅》:我心憂傷,惄焉如擣。 義 又,《方言》:依也。 【郭璞註】謂可依倚之也。 音 又,《集韻》:陳留切,音稠──聚也。 《史記・龜筴傳》:上有擣蓍,下有神龜。 【註】擣,古稠字。擣蓍卽藂蓍。 【按】《字彙》攺从木,入木部檮字,註誤。 義 或作搗。 又,作捯,俗作㨶。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