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撮 |
释义 | 撮10063![]() 音 《唐韻》《正韻》:倉括切; 《集韻》《韻會》:麤括切,𡘋𥨥入聲。 《說文》: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 《玉篇》:三指取也。 《釋名》:撮,卒也,謂暫卒取之也。 《增韻》:蹙聚而捎取之也。 《禮・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註】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六十四黍爲圭。 又,〈司馬遷傳〉:撮名法之要。 【註】撮,摠取也。 音 又,《詩・小雅》:臺笠緇撮。 【傳】緇布冠也。 【疏】小撮持其髻而已,制小故言撮──音七活反。 音 又,《唐韻》《正韻》:子括切; 《集韻》《韻會》:宗括切,𡘋鑽入聲──挽也。 音 又,《集韻》:祖外切,音最。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會撮指天。 【註】頂椎也。會音活,向秀讀。 音 又,祖官切,音鑽──乗載器也。 《尸子》:行險以撮。 音 又,租悅切,音蕝──義同。 音 又,初買切,釵上聲──亦指取物也。一曰搦也。 義 本从曰、从取。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