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撓 |
释义 | 撓10012![]() 音 《唐韻》:奴巧切; 《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𡘋鐃上聲。 《說文》:擾也。 《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 《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 【註】乃卯反──或作摎。 音 又,《說文》:一曰捄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 又,屈也。 《孟子》:不膚撓。 【趙岐註】讀平聲──或作𢪼。 音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女敎切,音鬧──義同。 《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 《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 《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音 又,《唐韻》:呼毛切; 《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𡘋音蒿──攪也。 《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 【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音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音 又,《集韻》《韻會》𡘋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 《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音 又,《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 義 《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 卷別:考證・卯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51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9 頁,第 5 字 【考證】① 《前漢・劉向傳》守正不撓。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爲句,不撓衆枉爲句。謹據改爲不撓衆枉。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