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徐 |
释义 | 徐07731![]() 音 《唐韻》:似魚切; 《集韻》《韻會》:祥余切; 《正韻》:祥於切,𡘋序平聲。 《說文》:安行也。 《玉篇》:威儀也。 《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 【註】雍容都雅之貌。 《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音義】徐徐,安穩貌。 義 又,通作邪。 《詩・鄘風》:其虛其邪。 【箋】邪,讀如徐。 【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義 又,《廣韻》:緩也。 《廣雅》:遲也。 《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義 又,《廣韻》:州名。 《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 《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 【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 《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義 又,國名。 《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 【註】二國皆嬴姓。 義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義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義 又,姓。 《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邪,濮陽五望。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