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枋 |
释义 | 枋11560![]() 音 《唐韻》:甫良切; 《集韻》《韻會》:分房切; 《正韻》:敷房切,𡘋音方。 《說文》:木可作車。 《管子・地員篇》:其杞其枋。 義 又,《南方草木狀》:蘇枋木出九眞,南人以之染絳,漬以大庾之水則色愈深。 義 又,《集韻》:蜀人以木偃魚曰枋。 音 又,《集韻》:甫妄切,妨去聲──舟師也。 音 又,《集韻》《韻會》𡘋陂病切──與柄同。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謂爵、祿、予、奪、生、殺、廢、置也。 義 又,《儀禮・士昏禮》:酌醴,加柶面葉,受醴面枋。 【疏】柶,朼類;枋,柶柄也。 義 又,《正韻》:舫,亦作枋。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84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0 頁,第 32 字 【考證】① 《揚子・方言》蜀人以木偃魚曰枋。謹按,方言無以木偃魚曰枋之文,查係集韻。謹改揚子方言爲集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