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本 |
释义 | 本11461 古文: 楍 㮺 𡴡![]() 音 《唐韻》《正韻》:布忖切; 《集韻》《韻會》:補衮切,𡘋奔上聲。 《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秪也。 《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義 又,《玉篇》:始也。 義 又,《廣韻》:舊也、下也。 《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 《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義 又,《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義 又,《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音 又,《集韻》《類篇》𡘋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音 又,叶方典切,音匾。 班媫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73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0 頁,第 1 字 【考證】① 《曲禮註》韭曰豐本。謹按,韭曰豐本係經文,非註文,謹省註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