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楷 |
释义 | 楷12129 古文: 𣒉![]()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駭切,音鍇。 《說文》: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 《淮南子・草木訓》: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榦枝疎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 義 又,《廣韻》:模也、式也、法也。 《禮・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爲楷。 《後漢・李膺傳》:天下模楷李元禮。 義 又,强楷。 《人物志》:精良畏愼,善在恭謹,失在多疑;强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 義 又,楷書。 《晉書・衞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路史》:今人楷書,亦有數體,有古字楷書,有今字楷書。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諧切,音皆──義同。 音 又,叶遣禮切,音起。 《後漢・史岑・出師頌》:允文允武,明詩說禮;憲章百揆,爲世作楷。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