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樗 |
释义 | 樗12345![]() 音 《集韻》:胡化切; 《正韻》:胡挂切,𡘋音畫。 《說文》:木也,以其皮裹松脂。或从木蒦。 音 又,《唐韻》作㯉,丑居切; 《集韻》《韻會》《正韻》:抽居切,𡘋音攄──惡木也。 《詩・豳風》:采荼薪樗。 【陸璣疏】樗,樹及皮皆似漆,靑色,葉臭。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規矩。 《唐本草》:椿、樗二樹形相似,樗木疎,椿木實。 蘇頌《圖經》:椿葉香,可啖;樗氣臭,北人呼爲山椿,江東人呼爲鬼目。 《集韻》:从虖、从慮,義同。 義 又,樗里,地名。 《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隂鄕之樗里,號樗里子。 義 又,《爾雅・釋蟲》:莎雞謂之樗雞。 音 又,《集韻》:通都切,音瑹──惡木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