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亢 |
释义 | 亢00207![]() 音 《唐韻》:古郎切; 《集韻》《韻會》《正韻》:居郎切,𡘋音岡。 《說文》:人頸也。 《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亢卽咽,俗作吭。 音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 《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 《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義 又,過也,愆也。 《易・乾卦》:亢龍有悔。 【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義 又,極也。 《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義 又,强也,蔽也。 《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義 又,無所𤰞屈曰亢。 《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義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義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義 又,敵也。 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義 又,同庚。亢倉子,《莊子》作庚桑子。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