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鞅 |
释义 | 鞅35537![]() 音 《唐韻》:於兩切; 《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𡘋音怏。 《說文》:頸組也。 《廣韻》:牛羈也。 《左傳・襄十八年》:抽劒斷鞅。 《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樊纓,其形樊樊而上屬纓也。 義 又,《詩・小雅》:或王事鞅掌。 【傳】鞅掌,失容也。 【箋】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負何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 【疏】《傳》以鞅掌爲煩勞之狀,故云失容,言事煩鞅掌,然不暇爲容儀也。今俗語以職煩爲鞅掌,其言出於此。鄭以鞅掌爲事煩之實,故言「鞅,猶荷也」。鞅讀如馬鞅之鞅,以負荷物則須鞅持之,故以鞅表負荷也。 義 又,人名。 《左傳》:晉有士鞅。 義 又,《方言》:强也、懟也。 《史記・韓信傳》居常鞅鞅,通作怏。 音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馬頸革。 音 又,於郎切,音鴦。 《博雅》:鞅㒺,無賴也。 音 又,於亮切,音怏──馬駕之具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