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槷 |
释义 | 槷12290![]() 音 《唐韻》:五結切; 《集韻》:倪結切; 《正韻》:魚列切,𡘋音齧──危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摯。 【鄭註】摯,讀爲槷,謂輻危槷也。 義 又,摋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直以指牙,牙得則無槷而固,【註】槷,榝也。蜀人言摋曰槷。 義 又,與闑同。 【鄭註】闑,古文作槷。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置槷以縣。 【疏】槷,柱也。以縣者,欲取柱之景,先須柱正;欲柱正,當以繩縣,而垂於柱之四角四中;繩皆附柱,則柱正矣。 義 又,與「臬」通,門中橜也。 《詩・小雅》:我車既攻。 【傳】褐纏旃以爲門,裘纏質以爲槸。 《榖梁傳・昭八年》:置旃以爲轅門,以葛覆質以爲槷。據此槸、槷通用。 音 又,《集韻》:射質也。 《小爾雅》:射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中謂之槷。 《詩・大雅》:四鍭如樹。 【疏】槷質也。 音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木楔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