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壤 |
释义 | 壤04391 古文: 𦦶![]() 音 《廣韻》:如兩切; 《集韻》:汝兩切,𡘋音穰。 《說文》:柔土也。無塊曰壤。 又,物自生則言土,人耕種則言壤。 《書・禹貢》:咸則三壤。 《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知其種,以敎稼穡樹藝。 義 又,壤奠,壤土所出奠贄也。 《書・康王之誥》: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義 又,《方言》:梁益之閒,所愛諱其肥盛曰壤。壤子猶愛子也。 鄒陽〈上吳王書〉:壤子王梁。 義 又,富足也。與穰同。 《列子・天瑞篇》: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 義 又,傷也。 《榖梁傳・隱三年》:日有食之,吐者外壤,食者內壤。 義 又,紛錯貌。 《史記・貨殖傳》:天下壤壤,皆爲利往。 義 又,蓋壤,天地也。 韓愈詩: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義 又,煩壤,糞埽之餘積也。 《莊子・達生篇》:煩壤之內,雷霆居之。 義 又,蟻壤,泉穴也。 《戰國策》:齊桓公伐孤竹,山中無水。隰朋曰:去蟻壤寸有水。掘之,果得水。 義 又,擊壤,古戲也。 《史記・五帝紀》:帝遊康衢,老人擊壤而歌于路。 義 又,地名。 《春秋・宣七年》:公會晉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于黑壤。 【註】晉地。 《左傳・隱十一年》:公之爲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 【註】鄭地。 《史記・秦本紀》:甘茂伐韓宜陽,五月不拔,樗里子譖之,王欲罷兵。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悉起兵拔之。一曰息壤,坌土也。 《路史》:息生之土,長而不窮。柳宗元有〈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義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壤駟赤,字子徒,秦人。 音 又,《集韻》:如陽切,音勷──肥土也。 《急就章》:墼絫廥廐庫東廂,屛廁溷渾糞土壤。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