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弼 |
释义 | 弼07527 古文: 𠡂 㢸 𠨒 𢘍 𢏇 𢼥![]() 音 《唐韻》:房密切; 《集韻》《韻會》《正韻》:薄密切,𡘋頻入聲。 《說文》本作𢐀。㐁,舌也。舌柔而弓剛,以柔从剛,輔弼之意。 《韻會》:所以輔正弓弩者。 《正韻》:正弓器也。 義 又,《爾雅・釋詁》:俌也。 【註】俌猶輔也。 《書・大禹謨》:明于五𠛬,以弼五敎。 又,〈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越語〉:憎輔遠弼。 【註】相道爲輔,矯過爲弼。 義 又,戾也。 《前漢・五行志》:君臣故弼,兹謂悖。 【註】弼,猶相戾也。悖,惑也。 義 又,《爾雅・釋詁》:重也。 【註】弼輔,所以爲重疉也。 義 又,《方言》:弼,高也。 義 又,通作拂。 《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音 又,叶平祕切,音備。 李嵩〈述志賦〉:赳赳干城,翼翼上弼;志馘奔鯨,截彼𨢄類。 義 《集韻》或作𢐡。 卷別:考證・寅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216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7 頁,第 21 字 【考證】① 《前漢・𠛬法志》君臣故弼,兹謂悖。謹按,所引係五行志文,非𠛬法志文。據改五行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