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張 |
释义 | 張07516 古文: 弡![]() 音 《唐韻》:陟良切; 《集韻》《韻會》:中良切,𡘋帳平聲。 《說文》:施弓弦也。 《禮・曲禮》:張弓尚筋。 《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義 又,《廣雅》:大也。 《詩・大雅》:孔修且張。 《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義 又,《廣雅》:施也。 《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義 又,《廣韻》:開也。 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義 又,《韻會》:設也。 《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義 又,施絃曰張。 《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義 又,羅取鳥獸曰張。 《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 【註】弧張,罿罦之屬。 《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義 又,計物之數曰張。 《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義 又,星名。 《史記・律書》: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 【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義 又,譸張,誑也。 《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義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 《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 【註】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義 又,乖張,相戾也。 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義 又,姓。 《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 《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詩・小雅》:張仲孝友。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知亮切,音帳。 《廣韻》:張施。 《集韻》:陳設也。 《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 《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音 又,《韻會》:自侈大也。 《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 【釋文】張,豬亮反。 音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 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㺒亮。 義 又,與「脹」通。 《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 【註】張,脹滿也。 義 又,與「帳」通。 《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 【註】張,幃帳也。 音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疏】血既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釋文】張,中亮反。 音 又,雄張。 《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 【註】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