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廛 |
释义 | 廛07284![]() 音 《唐韻》:直連切; 《集韻》《韻會》:澄延切; 《正韻》:呈延切,𡘋音纏。 《說文》:一畝半,一家之居。 《詩・魏風》:胡取禾三百廛兮。 【傳】一夫之居曰廛。 《周禮・地官・遂人》:夫一廛田百畮。 【註】廛,城邑之居。 《方言》:東齊海岱之閒謂居曰廛。 義 又,《玉篇》:市邸也。 《禮・王制》:市廛而不稅。 【註】廛市物邸舍,稅其舍,不稅其物。 《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廛布,而入于泉府。 【註】廛布者,貨賄諸物邸舍之稅。 【疏】謂在行肆,官有邸舍,人有置物於中,使之出稅,故云廛布也。 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 音 又,《集韻》或作㙻。 《前漢・揚雄傳》:有田一㙻。 音 又,《集韻》亦作㙻、㢆、鄽。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