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梔 |
释义 | 梔11833![]()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章移切,音支。 《說文》:黄木可染。 《博雅・釋木》:梔子,㮁桃也。 《唐本草》:一名木丹,一名越桃。 《圖經》:生南陽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堅硬,二三月生白花,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靑熟黃,中仁深紅。 義 又,名鮮支。司馬相如〈上林賦〉:鮮支黃礫。 義 又,梔之花葉差大者,謂之林蘭。 謝靈運〈山居賦〉:林蘭近雪而揚猗。 義 又作巵。 《史記・貨殖傳》:千畝巵茜。 義 又,《爾雅・釋木》:桑㸤有葚梔。 見椹字註。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301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1 頁,第 27 字 【考證】① 《說文》木實可染。謹照原文,「木實」改「黄木」。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