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09686
部首 筆畫9 總筆畫13注音ㄧˋ,ㄐㄧˊ拼音yì, jí卷別:卯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055 頁,第 6 字同文書局本:第 442 頁,第 4 字標點整理本:第 389 頁,第 3 字

  《唐韻》:伊入切;
《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𡘋音挹。
《說文》:手著胷曰揖。
《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
《儀禮・鄕飲酒禮》賓厭介。
【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詩詁》:上手當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曰揖,下手曰拜。
《周禮・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
【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又,《說文》:攘也。
【按】攘同讓,《增韻》遜也。
《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
【註】揖謂讓而不當也。

  又,進也。
《禮・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
【註】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
《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
王禹偁〈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又,側立切,音戢──聚也。
《詩・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韻》:卽入切;
《正韻》:賫入切,𡘋音湒──義同。

  又,《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
又,成也。

  又,與「輯」通。
《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前漢・郊祀志》:揖五瑞。
【註】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與撎同。
  本作揖。


卷別:考證・卯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47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8 頁,第 42 字
  【考證】① 《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博心揖志。謹照原文, 博心改摶心。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