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揄 |
释义 | 揄09656![]() 音 《唐韻》:羊朱切; 《集韻》《韻會》:容朱切,𡘋音兪。 《說文》:引也。 《史記・貨殖傳》:揄長袂,躡利屣。 《前漢・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 義 又,揄揚,譽言也。 班固〈西都賦序〉:雍容揄揚,著於後嗣。 【註】揄引,揚舉也。 義 又,邪揄也。 《後漢・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或作𢶖。 《說文》作𣤔。 音 又,《正韻》:雲俱切,音于──義同。 音 又,與褕同。 《集韻》《韻會》《正韻》𡘋餘招切,音搖。 《禮・玉藻》:夫人揄狄。 【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於衣也。 陸氏《音義》:《爾雅》云:江淮而南,靑質五色皆備成章曰鷂,音搖,謂畫此雉也。 音 又,與舀抭同。 《唐韻》:以周切; 《集韻》《韻會》:夷周切,𡘋音由──抒臼也。 《詩・大雅》:或舂或揄。 音 又,《唐韻》:度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𡘋音頭──亦引也。 班固〈西都賦〉:揄文竿,出比目。 音 又,徒口切,音鋀──義同。 音 又,《集韻》:他侯切,音偸──垂也。 《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 音 又,丑鳩切,音抽──垂手行也。 音 又,舂朱切,音輸──閃揄,傾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