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掖 |
释义 | 掖09604![]() 音 《唐韻》:羊益切;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𡘋音奕。 《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 又,挾扶也。 《詩・陳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 【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 《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 【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義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 【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義 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 《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 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 【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 杜甫詩:花隱掖垣暮。 義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 【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 【又】東萊郡掖縣。 義 《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