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掊 |
释义 | 掊09587 部首:手 筆畫:8 總筆畫:12注音:ㄆㄡˊ,ㄈㄨˊ,ㄆㄠˊ,ㄆㄡˇ,ㄈㄨˋ,ㄅㄛˊ,ㄆㄟˊ拼音:póu, fú, páo, pǒu, fù, bó, péi卷別:卯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044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437 頁,第 1 字標點整理本:第 384 頁,第 1 字 音 《唐韻》:步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𡘋音裒。 《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 《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 《後漢・百官志》鹽官。 【註】鹽官掊坑而得鹽。 義 又,聚斂也。 《詩・大雅》:曾是掊克。 《方言》:深也。 【郭璞註】掊克深能。 義 又,與「裒」通。減也。 《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掊。 音 又,《唐韻》:縛謀切; 《集韻》:房尤切,𡘋音浮──亦把也。 音 又,《唐韻》:薄交切; 《集韻》:蒲交切,𡘋音庖──引取也。或作捊,又作抱。 音 又,《唐韻》:方苟切; 《集韻》《韻會》《正韻》:彼口切,𡘋音㨐──擊也。 音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普后切,音剖──義同。 《莊子・人閒世》:自掊擊於世俗。 義 又,與剖同《莊子・胠篋篇》:掊斗折衡。 音 又,《集韻》《韻會》𡘋芳遇切,音赴──與踣仆同,頓也。 《史記・呂后紀》:顧麾左右。執戟者掊兵罷去。 音 又,《集韻》:鼻墨切,音匐──義同。 音 又,蒲枚切,音裴──克也。 義 又,姓。 《史記・袁盎傳》:乃之掊生所問占。 【註】秦時賢士,善術者。 《漢書》作棓。 音 《說文解字注》:父溝切──本作㧵,隸省作掊。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