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垣 |
释义 | 垣03969 古文: 𩫧![]() 音 《唐韻》:雨元切; 《集韻》《韻會》:于元切,𡘋音袁──𤰞曰垣,高曰墉,牆也。 《釋名》:援也。人所依阻,以爲援衞也。 《詩・大雅》:大師維垣。 《左傳・襄三十一年》: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義 又,星有上中下三垣。 《史記・天官書》:上垣太微宮垣十星,東垣北上相,名左掖門,西垣北上將,名右掖門。 《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中垣紫微宮垣十五星,左右掖與太微垣同。 《湘山野錄》:藝祖居潛日,爲趙普飮,居席左。陳搏怒曰:紫微垣一小星,居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下垣天市宮垣二十二星。 《癸辛雜誌》:揚州分野,正値天市垣,所以人多好市。 音 又,古邑名。 《一統志》:垣卽周召分陝處,宋改曰垣曲。 又,東垣,秦縣。 《史記・高帝紀》:代相陳豨反,帝親征,豨將以東垣降,因改曰眞定。 義 又,玉名。 《騈雅》:嬰垣,美玉。 《山海經》:羭次之山,其陽多嬰垣之玉。 義 又,姓。漢西河太守垣恭。 音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義同。亦作𥥣。 音 又,《易林》:噂噂所言,莫如我垣。歡嘉堅固,可以長安。 【按】言垣本元韻,安字宜叶音鴛。《正字通》垣改音延,安音煙,則言字錯入先韻矣。 音 又,叶夷然切,音延。 劉楨〈贈徐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淸切禁,中情無由宣。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