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坐 |
释义 | 坐03881 古文: 㘸![]()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 《禮・曲禮》:坐如尸。 【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義 又,便坐,別坐之處。 《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義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義 又,猶守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義 又,古者謂跪爲坐。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坐,跪也。 義 又,《律》:有罪坐。 《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義 又,罪人對理曰坐。 《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義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 《蓮華經》:結跏趺坐。 義 又,與「座」通。 《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 【註】正座也。 義 又,姓。見《姓苑》。 音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 【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義 本作𡋲。 《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卷別:考證・丑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113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2 頁,第 6 字 【考證】① 《左傳・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其山下,大敗之。謹照原文,「覆其山下」改爲「覆諸山下」。② 本作𡊎。 《說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謹照說文𡊎改𡋲。留改畱。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