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
释义 | ![]() 音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 《集韻》《類篇》:模朗切,𡘋音蟒。 《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義 又,《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 《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 【趙岐註】莽,亦草也。 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 【註】草冬生不死者。 義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 《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義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義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 【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義 又,《小爾雅》:大也。 義 又,草深貌。 《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 【註】猶粗率也。 義 又,莽蒼。見蒼字註。 義 又,國名。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義 又,姓。 《前漢・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音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音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 《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音 又,《集韻》:謨郎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 義 俗作莾、莽。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593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6 頁,第 29 字 【考證】① 《屈原・離騷》夕攬中州之宿莽。謹照原文,省「中」字。州改洲。② 《後漢・莽何羅傳註》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