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底 |
释义 | 底07095![]() 音 《唐韻》:都禮切; 《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𡘋音邸。 《說文》:山居也。 義 又,《說文》:下也。 又,《玉篇》:止也。 《爾雅・釋詁》:底,待也。 【註】止也。 【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義 又,《玉篇》:滯也。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註】底,滯也。 〈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義 又,《增韻》:器臀也。 《詩・大雅》:于橐于囊。 【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義 又,文書槀曰底。 《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義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 《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義 又,設疑之辭。 《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 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 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 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義 又,與「厎」通。 《韻會》:厎,通作底。 《詩・小雅》:靡所底止。 【傳】底,至也。 義 又,與「砥」通。 《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 【註】底,柔石也。 音 又,叶都木切,音啄。 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