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幧 |
释义 | 幧06978![]() 音 《廣韻》《集韻》:七遙切; 《韻會》《正韻》:此遙切,𡘋音鍫。 《說文》:斂髮也。 《廣韻》:所以覆髻。 《玉篇》:幧頭也。 《方言》:幧頭,自河以北,趙魏之閒曰幧頭。或謂之𢂺,或謂之㡋,或謂之䰎帶,或謂之䰍帶。 《廣雅》:絡頭,幧頭也。 《古樂府・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幧頭。 義 又,《類篇》或作幓。 《儀禮・喪服》【註】:以麻自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却繞紒如著幓頭焉。 義 又,通作綃。 《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從也。或曰帞頭,齊人謂之㡋。 《後漢・向詡傳》:好被髮,著絳綃頭。 【註】綃,當作幧。 音 又,通作帩。 《晉書・五行志》: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 又,《廣韻》:七刀切; 《集韻》:倉刀切,𡘋音操──義同。 義 《類篇》或作㡑。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