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巖 |
释义 | 巖06646![]() 音 《唐韻》:五銜切; 《集韻》:魚銜切; 《韻會》:疑銜切; 《正韻》:魚咸切,𡘋音嵒。 《說文》:岸也。从山,嚴聲。 義 《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義 一曰險也。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義 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義 又,巖廊,殿廡也。 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義 又,地名。 《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 【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音 又,《集韻》:魚杴切; 《韻會》:疑杴切,𡘋音嚴──巖巖,高貌。 《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音 又,《正字通》本作[⿸屵𣪏],亦作[⿳山吅𠪔],通作 ![]() 【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𡘋非。 卷別:考證・寅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189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6 頁,第 5 字 【考證】① 《公羊傳・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謹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處」改「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