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因 |
释义 | 因03724 古文: 𤇀![]() 音 《唐韻》:於眞切; 《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𡘋音姻。 《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義 又,仍也、襲也。 《論語》:殷因於夏禮。 《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 《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 【註】析而又析也。 《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義 又,依也。 《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義 又,托也。 《孟子》:時子因陳子而以吿孟子。 義 又,由也。 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義 又,緣也。 《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義 又,姓。 《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 《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義 又,《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音 又,叶烏前切,音烟。 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 義 《集韻》或作㧢。 卷別:考證・丑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10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1 頁,第 48 字 【考證】① 《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盼者,無因至前也。謹照史記漢書本傳盼𠀤作眄,改眄。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