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噣 |
释义 | 噣03459![]() 音 《廣韻》《集韻》《韻會》𡘋陟救切,音晝。 《說文》:喙也。 《廣韻》:鳥口。 《史記・楚世家》:射噣鳥于東海。 【註】《索隱》曰:噣音晝,謂大鳥之有鉤喙者,以比齊也。 《玉篇》引《詩》不濡其噣,亦作咮。 【按】今《詩・曹風》作咮,《集韻》或作注。 音 又,星名。 《詩・召南・小星傳》:三心五噣。 【釋文】噣,張救反。 又,都豆反。 《爾雅》云:噣謂之柳。 【按】今《爾雅・釋天》本作咮。 音 又,《廣韻》:都豆切; 《集韻》:丁𠋫切,𡘋音鬭──義同。 《廣韻》或作咮,《集韻》或作喙、注。 音 又,《廣韻》:之欲切; 《集韻》:朱欲切,𡘋音燭。 《廣韻》:噣𪁞,鳥名。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竹角切,音啄。 《廣韻》:鳥生子能自食也。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能自食。 【釋文】噣,竹角反。 《戰國策》: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 《集韻》本作啄。 音 又,《集韻》:徒谷切,音讀──畢星別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