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昧 |
释义 | 昧10988 古文: 𣆜![]()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佩切,音妹。 《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義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義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義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義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義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義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義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音 又,《集韻》《韻會》𡘋莫貝切,音眛──義同。 音 又,《韻補》叶莫結切。鮑照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