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星 |
释义 | 星10980 古文: 𠻖 曐 𤽛 皨![]() 音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 《正韻》:先靑切,𡘋音腥。 《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 《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 【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 【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 【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 【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 《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義 又,星星,猶點點也。 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義 又,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 《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義 又,姓。 《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