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黃 |
释义 | 黃39804 古文: 𡕛![]() 音 《唐韻》:乎光切; 《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𡘋音皇。 《說文》:地之色也。 《玉篇》:中央色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義 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義 又,山名。 《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義 又,黃河。 《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義 又,地名。 《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義 又,國名。 《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 【註】黃國,今弋陽縣。 義 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義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𨻰留郡。 【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義 又,中黃,天子內藏。 《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義 又,官名。 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 【又】晉以後,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義 又,老人曰黃髮。 《禮・曲禮》:君子式黃髮。 【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 《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 【疏】壽考之通稱。 義 又,小兒曰黃口。 《淮南子・氾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 【高誘註】黃口,幼也。 《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義 又,翠黃、飛黃,𡘋馬名。 《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 《詩・魯頌》:有驪有黃。 【註】黃騂曰黃。 義 又,鵹黃,鳥名。 《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義 又,黃目,卣罍類。 《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義 又,大黃,弩名。 《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 《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義 又,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𡘋藥名。 義 又,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義 又,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 唐詩:珍簟冷流黃。 義 又,《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後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義 又,倉黃,急遽失措貌。 《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義 又,《玉篇》:馬病色也。 《爾雅・釋詁》:虺隤、玄黃,病也。 【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 《詩・周南》:我馬虺隤。 卷別:考證・亥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902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2 頁,第 21 字 【考證】① 《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河陽謹照原文,「河陽」改「池陽」。② 《禮・曲禮》君子敬黃髮。謹照原文,「敬黃髮」改「式黃髮」。③ 《淮南子・覽冥訓》靑龍迎駕謹照原文,「迎駕」改「進駕」。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