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麗 |
释义 | 麗39599 古文: 𠧥 𠀙 丽 𪋘![]() 音 《唐韻》《集韻》《韻會》:郎計切; 《正韻》:力霽切,𡘋音隷。 《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義 又,《玉篇》:偶也。 《易・兌卦》:麗澤,兌。 【註】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 【註】兩馬也。 【又】束帛麗皮。 【註】兩皮也。 《金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麗,偶數也。 義 又,《玉篇》:好也。 《廣韻》:美也。 《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義 又,《玉篇》:數也。 《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義 又,《廣韻》: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 【註】麗,著也。 音 又,《正韻》:附也。 《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義 又,繫也。 《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既入廟門,麗于𥓓。 【註】麗,猶繫也。 義 又,《玉篇》:華綺也。 《正韻》:華也。 《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義 又,《玉篇》:施也。 《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音 又,《正韻》:光明也。 義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義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義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義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義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音 又,《正韻》:小舟也。 義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音 又,《廣韻》:呂支切; 《集韻》《韻會》:鄰知切; 《正韻》:鄰溪切,𡘋音離。 《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義 又,高麗,國名。 〈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作高句驪。 義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義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 【註】𪁐、麗古字通。 音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音 又,《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音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音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音 又,《集韻》:郎狄切,音歷──縣名。 義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卷別:考證・亥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896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2 頁,第 10 字 【考證】① 《楚辭・招魂》被文纖麗而不奇些。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②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謹照原文,「陣」改「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