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鸚 |
释义 | 鸚39459![]() 音 《唐韻》:烏莖切; 《集韻》:於莖切; 《韻會》:幺莖切,𡘋音甖。 《說文》:鸚鵡,能言鳥也。 《前漢・武帝紀》:南越獻能言鳥。 【師古註】今鸚鵡,隴西、南海有之,一種白,一種靑,一種五色。白及五色者尤慧解,師曠謂之乾臯,李昉呼爲隴客。 義 又,鶬鸚。 《左傳・昭十七年》靑鳥氏【杜註】:靑鳥,鶬鸚也,以立春鳴,立夏止。 義 又,鸚螺。 《南州異物志》:鸚鵡螺,狀如覆杯,頭似烏頭,向其腹視如鸚鵡。 郭璞〈江賦〉:鸚螺旋蝸。 庾信〈啓〉:鸚鵡承杯。詳鵡、䳇二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