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鸆 |
释义 | 鸆39394![]() 音 《廣韻》:遇俱切; 《集韻》《韻會》:元俱切,𡘋音虞──鸅鸆,鳥名,一名婟澤,常在澤中,象主守之官。 義 又,蒼鸆,鳥名。 《白澤圖》:蒼鸆九首。俗傳此鳥十首,天狗齧其一,常流血,血著人家則凶,荆楚人夜聞其飛鳴,爭作犬聲相逐,以其畏犬也。 《正字通》:蒼鸆,妖鳥也。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瞭,見火光輒墮。 周密《齊東野語》:宋李壽翁守長沙,曾捕得此鳥,狀類野鳧,赤色,身圓如箕,十頸九頭,其一獨無而滴鮮血,每頸兩翼,飛則霍霍並進。 又一種,姑獲鳥,一名乳母鳥,小兒夜露衣物,此鳥夜飛,以血點之,兒卽病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