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鷦 |
释义 | 鷦39312![]() 音 《唐韻》:卽消切; 《集韻》《韻會》:兹消切,𡘋音焦。 《說文》:鷦𪃦,桃蟲也。一名鷦鷯,俗呼黃脰雀,喙銳如錐。 《爾雅・釋鳥》:桃蟲,鷦,其雌艾。 【疏】此鷦𪃦小鳥而生鵰鶚者也。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陸璣疏】今鷦鷯是也。微小於黃雀,其雛化而爲鵰,故俗謂鷦鷯生鵰。 《方言》:自關而東,謂之巧雀,或謂之女匠;自關而西,謂之韈雀,或謂之巧女;江東謂之桃蟲。 《說苑》:鷦鷯巢於葦苕,繫之以髪,取茅秀爲巢,以麻紩之,如刺韈然。 【按】鷦鷯、鷦𪃦、𩾗鷯,皆一聲之轉耳。小鳥之巧於爲巢者也。 義 又,《廣韻》:鷦䳟,南方神鳥。 《樂叶圖徵》:鷦明狀似鳳皇。一作焦明。 揚子《法言》:焦明遴集。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